当前位置:

首页 >

 国内要闻>

 为皮革注入“绿色基因”——水头无铬鞣制十年磨一剑,闯出绿色皮革新天地

为皮革注入“绿色基因”——水头无铬鞣制十年磨一剑,闯出绿色皮革新天地

2025-10-16

来源:生态平阳

作者:执法三队

誉为“中国皮都”的水头镇,正悄然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“内核”革命。曾经,这里因制革业而兴,也因高能耗、高污染,特别是重金属铬的潜在环境风险而饱受诟病。然而,经过十余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与艰难转型,一场以“无铬鞣制”为核心的绿色变革,正让水头皮革脱胎换骨。如今,采用全新工艺的水头皮革,不仅以卓越品质畅销海外高端市场,更以显著的减排效果,书写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。

破局:“铬”命时代的阵痛与觉醒

回望本世纪初,水头制革业如日中天,但繁荣的背后是沉重的环境代价。传统的铬鞣工艺虽能使皮革柔软、耐用,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废水和废渣,如若处理不当,将对水土造成长期性、累积性的污染。“中国皮都”的桂冠,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“污染重镇”的标签。

“那时候,我们头顶着‘排污大户’的帽子,心里很清楚,这条路走不远了。”一位在水头从事制革业三十年的老企业家回忆道,“国际市场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,国内的环保政策也日益收紧,不转型,就是死路一条。”

转型的共识在痛苦中形成,但方向在哪里?突破口,就指向了那个让行业又爱又恨的元素——铬。研发和普及无铬鞣制技术,成为水头制革业必须攻克的“哥德巴赫猜想”。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攻坚战,更是一场关乎企业生存与区域未来的命运之战。

攻坚:十年磨一剑的“绿色匠心”

转型之路,道阻且长。无铬鞣制并非新概念,但其在丰满度、弹性、耐湿热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,长期难以与传统铬鞣皮革媲美,且成本高昂,工艺复杂。

“刚开始那几年,投入巨大,但做出来的产品不是这里有问题,就是那里不达标,废品率居高不下,市场根本不认。”一位参与早期研发的技术负责人坦言,无数个日夜的试验、无数次希望的破灭,曾让团队倍感煎熬。

然而,水头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们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远见。浙江宝瑞皮业有限公司和温州奋勇皮业有限公司求助高校、科研院所,引进高端人才;政府层面则出台专项扶持政策,为技术攻关提供“沃土”。

植物鞣剂、醛鞣剂到合成鞣剂、有机金属复合鞣剂,他们尝试了各种路径。每一次配方的微调,每一道工序的优化,都凝聚着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匠心。渐渐地,突破开始出现:皮革的柔软度上来了,颜色的均匀度解决了,产品的稳定性达到了甚至超过了传统铬鞣革的水平。

无铬产品

蝶变:从“价格竞争”到“价值胜出”的海外征程

技术瓶颈的突破,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。当贴着“无铬”、“生态”、“可持续”标签的水头皮革走向国际市场时,立刻引起了高端品牌的浓厚兴趣。

在欧洲,尤其是对环保法规极为严格的意大利和德国,水头的无铬皮革成为了抢手货。一家长期为欧洲供货的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过去我们拿着产品去推销,对方首先问的是环保认证。现在,我们主动出示无铬鞣制认证和完整的供应链溯源信息,这成了我们最硬的‘敲门砖’,谈判的底气和产品的溢价能力都显著提升。”

在美国、日本等市场,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消费者也对此类产品青睐有加。用于高端汽车内饰、豪华家具的无铬皮革订单向水头镇纷至沓来。水头皮革有望从低价竞争的“红海”,驶入了以技术和环保为导向的“蓝海”。

“现在我们不再拼谁的价格更低,而是拼谁的工艺更环保、设计更前沿、品质更稳定。这才是健康的产业生态。”平阳县皮革行业协会会长如是说。

无铬鞣制生产设备

成效: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答卷

无铬鞣制带来的,不仅是市场的认可,更是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。

最直观的改变,是彻底根除了重金属铬的污染风险。“减排效果非常明显,”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介绍,2022年以来,水头镇8家制革企业总铬年排放量从1282公斤减至260公斤,降幅达到80% ,为制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。此外,无铬皮革制品在废弃后更易于生物降解或回收利用,完美契合了全球循环经济的潮流,为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贴上了“绿色”的标签。

无铬废料

展望:绿色引擎驱动未来无限可能

十年的潜心钻研,水头制革业成功地将“无铬”从一个概念、一项技术,锻造成了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。这不仅仅是一次工艺的替换,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,是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,从“资源依赖”到“创新驱动”的华丽转身。

站在新的起点上,水头镇正谋划着更远的未来,将“无铬”作为区域公共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全球推广;探索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在生产和环保管理中的深度应用。

从昔日饱受争议的“污染大户”,到今日引领行业的“绿色标杆”,水头用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,证明了传统产业并非注定与污染画等号。这条“革”故鼎新、“铬”弃前嫌的转型之路,不仅为水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市场,更为中国乃至全球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,提供了一个鲜活而有力的“水头样本”。

责任编辑人:樊永红

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

收藏:

分享:

Copyright 1998-2015 chinaleather.org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
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:1000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