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首页 >

 国际资讯>

 海归女博士,在东南亚改造鞋服产线,今年营收增长3倍

海归女博士,在东南亚改造鞋服产线,今年营收增长3倍

2025-08-01

来源:创业邦

作者:

前言

在环球鞋网陪伴中国鞋业走过的20年里,我们从“三来一补”看到“机器换人”,再到今天的“AI大模型换脑”。每一次效率革命,都发生在库存高压、订单碎片化、工人短缺的三重临界点。这一次,临界点出现在东南亚。

图源/网络,版权属于作者

从东莞到仰光,同一道难题

2005年,环球鞋网第一次报道“东莞缺工20万”,彼时解决方案是用电动针车替代脚踏机;
2015年,我们预警“高库存杀死品牌”,那一年李宁关掉1800家门店;
2023年,当中国鞋企把工厂搬到缅甸、柬埔寨,却发现:1、工人责任心参差,纽扣钉歪50%不自知;2、订单更碎片化,ZARA小单快返7天就要交货;3、地缘政治让“单一产地”风险骤升。

历史不会重复,但会押韵。

图源/网络,版权属于作者

AI大模型如何“治未病”?

飞榴科技把IBM Watson大模型首席科学家费翔、马里兰大学博士刘珂的算法经验,压缩成一套“鞋服专用AI大模型”。环球鞋网在柬埔寨某工厂蹲点3天,拿到一手数据:

图源/网络,版权属于作者

“我们不是让工人适应机器,而是让机器适应工人。”刘珂的这句话,让环球鞋网想起20年前东莞第一批电动针车师傅的抱怨:“机器太快,我跟不上”。历史再次证明:谁先解决“人”的问题,谁就拿到下一轮订单。

图源/网络,版权属于作者

鞋厂出海3.0:从“搬产能”到“搬系统”

过去20年,鞋业出海经历了:
1.0 产能出海(2005-2015):东莞→越南,靠便宜人工;
2.0 供应链出海(2015-2020):原材料、模具、物流一起搬;
3.0 系统出海(2020-至今):把AI大模型、MES、SCM装进集装箱,和缝纫机一起报关。

飞榴科技2023年在缅甸、柬埔寨、埃及、孟加拉一口气落地28条产线,背后是中国鞋服品牌分散风险的“多国工厂矩阵”。环球鞋网独家获悉:
1、斯凯奇柬埔寨工厂借助飞榴系统,把一款滑板鞋从设计到出货从45天压缩到21天;
2、某晋江上市鞋企用“黑袋子”平台,把原本分散在4国的鞋底、鞋面、成型厂数据打通,库存周转天数下降18天。

图源/网络,版权属于作者

环球鞋网观点:下一轮竞争,是“模型”的竞争

20年前,我们比拼谁能买到更快的针车;
10年前,我们比拼谁能拿到ZARA的订单;
今天,我们比拼谁能让缅甸工人也能产出“中国品质”。

飞榴科技把飞天纺织大模型跑在东南亚的“大棚屋”里,本质上是用算法复制“中国经验”。当算法开始跨国流动,鞋业的竞争维度从“劳动力成本”升级为“模型效率”。

留给中国鞋企的窗口期只有2-3年:
• 谁先完成海外工厂AI化,谁就能吃下欧美品牌“近岸+快返”订单;
• 谁还在用Excel管柬埔寨工厂,谁就会被库存再次反噬。

图源/网络,版权属于作者

责任编辑人:樊永红

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

收藏:

分享:

Copyright 1998-2015 chinaleather.org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
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:100044